时间:2022-06-09 12:13 | 栏目:热点 | 点击:次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国际观察)“中国策·安天下”(下篇):重知行合一 树大国典范
新华社记者宋盈
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贡献中国智慧、凝聚国际合力。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中国既是这一倡议的提出者,也是倡议精神的坚定践行者。长期以来,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热点问题的斡旋者,彰显了立己达人的天下情怀,树立了知行合一的大国典范。
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全球安全倡议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实践。
作为曾饱受外国侵略压迫之苦的国家,中国深知和平的宝贵。新中国成立以来,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略过别国一寸土地,从来不搞代理人战争,不参加或组建任何军事集团,是全世界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纪录最好的大国。
中国开世界先河,是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国防法明确宣示中方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也是五个核武器国家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这一政策在减少核风险、防止核战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到广大无核武器国家普遍认可和欢迎。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的国家,但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通过和平谈判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完成了划界勘界,并承诺继续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仍存在的争议。在处理南海问题上,20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保持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
中方积极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从2008年起每年向联合国提交上一财政年度军事开支报告。无论国防费投入多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永远不谋求建立势力范围、永远不搞军备竞赛、永远不会威胁任何国家。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为贵”的中华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不渝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外交辞典里没有“胁迫”“霸凌”这样的词汇。
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坚持与各国和平共处,坚持不称霸、不扩张、不胁迫,这无疑是对世界战略稳定的重大贡献。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称赞中国是“当今世界需要的一股和平的力量”。肯尼亚国际关系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大国担当。克罗地亚前外长普希奇认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全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中国始终不渝的信念。这既体现在全球安全倡议的主张中,也体现在中国始终如一的行动上。
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多年来,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成为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秩序稳定的中流砥柱。
今天,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30多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0多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官兵近5万人次,有16人献出宝贵生命。目前,共有2000多名中国军人在7个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总部执行任务。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让-皮埃尔·拉克鲁瓦说,中国在提高维和影响力和绩效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0多年来,中国累计派出40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和打击海盗任务,参加马航MH370失联航班搜救、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尼泊尔抗震救灾、协助救援打捞印尼失事潜艇等国际救援行动。
为应对新冠疫情这个非传统领域安全问题,中方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最早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截至5月上旬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4300余亿个口罩等抗疫物资,为弥合全球“免疫鸿沟”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军控领域,今年年初,中国等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首次就核武器问题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中国推动各方同意强调“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还推动写入重申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国家等重要内容,为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在反恐和去极端化领域取得积极成果,正日益成为引领国际反恐合作正确方向的重要力量。中方提出,应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反对反恐“双重标准”,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国家、民族、宗教挂钩,强调国际社会应加强团结、携手打击恐怖主义。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陈刚表示,中国通过外交实践向世界证明,它不搞集团政治,同时强调所有国家,不分大小,也不论社会制度,都是平等的。叙利亚政治问题专家马希尔·伊赫桑认为,多年来中国始终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外交实践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世界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热点问题的斡旋者
计利当计天下利。
全球安全倡议提出,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这正是中国一贯秉持的立场,即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坚持对话协商、劝和促谈的方式,坚定不移做热点问题的斡旋者。
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和倡议,中国始终把共同安全放在心上,把道义责任扛在肩上,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并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推动局势降温。中国领导人先后同多国领导人通话或视频会晤,呼吁“为和平创造空间,为政治解决留有余地”,“克服困难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中方提出对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缓解人道主义危机的六点倡议、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四个应该”,为化解危机、寻求和平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中东问题上,中国提出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和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支持中东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
在阿富汗问题上,中国主动开展国际协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促进阿局势平稳过渡发挥建设性作用。去年9月,中国政府宣布向阿富汗提供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粮食、越冬物资、疫苗和药品等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截至今年4月下旬,该项下已完成6220吨粮食援助。中方还安排36架次包机进口阿松子,帮助阿富汗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针对国际反恐合作,中方提出五点主张:发挥联合国中心作用,坚持标本兼治原则,摒弃任何“双重标准”,遏制新威胁新挑战,加强发展中国家反恐能力建设。
中国理念心系苍生,中国行动造福世界,中国倡议赢得人心。
沙特阿拉伯新闻部国际媒体处总监侯赛因·沙马里表示,中方支持俄乌和谈的态度明确,并愿向乌克兰进一步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援助。中方的态度和举措体现了中国主张劝和促谈的一贯立场,以及对国际人道主义问题的高度关切,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伊拉克穆斯坦西里亚大学教授穆萨纳·马兹鲁伊说,一直以来,中国反对对抗,坚持对话协商,在全球政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多年来,中国坚持为世界和平而奔走,为国际安全而尽力。如今,面对世界变乱交织、风险重重的局面,中国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回应了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冲突战争的迫切需要,顺应了世界各国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团结的共同追求,响应了各国人民共克时艰、携手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普遍愿望。(参与记者:王丽丽、董亚雷、白林、王子正、刘宗亚、史先涛、王守宝、汪健、李碧念、石中玉、张继业、姚兵、蒋声雄、黄硕、唐霁、陆海月、王宏阳)
【编辑:房家梁】